1、不毛之地是一个汉语成语,意思是不生长草木庄稼的荒地。
2、形容某地荒凉、贫瘠。
3、一、拼音不毛之地[ bù máo zhī dì ]二、出处春秋·左丘明《公羊传·宣公十二年》:“锡(赐)之不毛之地。
(资料图)
4、”释义:赏赐了一片不生长庄稼的土地。
5、三、例句那里原是不毛之地,现在一片葱茏,俨然成为绿洲。
6、2、在这片不毛之地上一株株仙人掌显得格外耀眼。
7、扩展资料一、近义词:不牧之地[ bù mù zhī dì ]释义:不能牧养牛马的地。
8、指荒地。
9、出处:汉·桓宽《盐铁论·论功》:“不牧之地,不羁之民。
10、”翻译:不能牧养牛马的荒地,不能够约束拘限的人民。
11、二、反义词:膏腴之地[ gāo yú zhī dì ]释义:指肥美的土地或肥沃富饶的地区。
12、出处:汉·贾谊《过秦论》:“东割膏腴之地,北收要害之郡。
13、”翻译:向东割取肥沃的地区,向北占领非常重要的地区。
14、【不毛之地】【解释】:不生长草木庄稼的荒地。
15、形容荒凉、贫瘠。
16、【出自】:《公羊传·宣公十二年》:“锡(赐)之不毛之地.”【示例】:南方~,瘴疫之乡;丞相秉钧衡之重任,而自远征,非所宜也。
17、 ◎明·罗贯中《三国演义》第八十七回【近义词】:穷山恶水、穷乡僻壤【反义词】:鱼米之乡、天府之国【语法】:偏正式;作主语、宾语;形容荒凉或未开垦的土地【解释】:不生长草木庄稼的荒地。
18、形容荒凉、贫瘠。
19、【出自】:《公羊传·宣公十二年》:“锡(赐)之不毛之地.”【示例】:南方~,瘴疫之乡;丞相秉钧衡之重任,而自远征,非所宜也。
20、◎明·罗贯中《三国演义》第八十七回【语法】:偏正式;作主语、宾语;形容荒凉或未开垦的土地不毛:不长草。
21、不生长草木庄稼的荒地。
22、形容某地荒凉、贫瘠。
23、没有生物的地方,形容人烟稀少、环境恶劣。
本文到此分享完毕,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。